icon-search

共筆//文創講堂課後摘要

本文為109 年度苗栗縣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「文創講堂2.0」 課後摘要

「創業不是請客吃飯,是一場革命」,首堂課安排討論「社會影響力」,個人認為相當程度的昭示站出來「創業、創生」者對於社會的現狀是不滿意的,或認為還可以做得更多更好,這就是品牌最根本的雛形,而當站出來舉起大旗就已經對周遭開始產生影響,參照PEST分析包括政治(Political)、經濟(Economic)、社會(Social)與科技(Technological),藉此匡列出不同程度、面向的利害關係人,漸次可以互相合作、互動,而後盡可能的將彼此放進各自的未來規劃。
以地方創生、社區營造來說,協會或組織創立之後,重點是要先想著如何服務在地居民,想辦法互利共生之後,因為不同人有不同需求,不同需求組合的解決方案一定是獨一無二的,就會順帶產生地方的特色,對於外人來說就會產生吸引力,此時才「順帶」產生觀光效益,當中如何轉譯讓他者認同就關係到「行銷」,以及當外部與內部互動對社區產生的質變,就檢驗前面提到利害關係人的經營。
以轉譯來說,後續幾堂課講者以不同經驗分享「特色不一定是原本的優勢」,例如都市人認為的「秘境」可能是鄉野小徑,年輕人認為的秘境可能是酒店文化,因為所謂的「秘境」是參與者原本生活中沒有接觸的經歷,藉由參與(觀看和認識)、體驗(參與情境)兩者的理性、感性面切入。但,我理解的「轉譯過程」因為服務的受眾變了,界定清楚新的溝通的對象才能進行轉譯,這也就是創造新的品牌,也會視狀況要引入新的資源。
以利害關係人經營來說,又是另一個變項的調控。例如品牌本身是休閒農場,當休閒農場遊客開始增加時,周邊的停車場可能會想也擺農特產商品,或是有可能成為風味餐的供應者,這時後休閒農場在前期原本只是和大家「和睦相處」的互動方式,將可能轉變為「整合行銷」,因為彼此在這個階段的利益和問題改變,原本自己品牌創立時的利害關係就也隨之改變,就再次考驗當初創立品牌的價值與理念是否永續。
此處摘要印象最完整的案例為「金瓜三號」,團隊最初以農事體驗與社區服務為主,後來開始導入街區導覽等工作,再來逐漸加入在地茶品牌創新和在地生態保育,每個階段大約3年時間,各自均發展出獨立品牌,「金瓜三號」創生工作室、「山号整合」品牌公司、「坪感覺」茶餐廳,檢視前面筆記內容,最初團隊或許沒有立刻想要做到這樣的廣、深度,但隨著品牌的成長,能夠和地方共生的模式改變,前期社區服務的大專生成為後期茶餐廳的員工,前期以走訪茶園的輕度互動,到後期加入茶葉產銷體系進行品牌創新與產業輔導。
整體來說的心得,沒有太小的品牌,只有不想和世界互動的品牌,當我們願意和世界互動時,品牌的願景就會隨之變大,在營運過程中才能夠兼容各種可能性,簡言之也是「黃金圈理論」的驗證,從why推展how、落實在what。
創業是一場革命,不是為了那一場誕生品牌的單場戰役,還有要後續要實踐理想的每一天,還會演變出更多更內容,每一次的參與都將成為改變世界的機會。


上一頁 下一頁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